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深度好文

时间:2020/9/15 14:28:13 来源:无花果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01

改变自己不易,改变别人更难

在《中外管理》杂志上,看过一个哲理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着双脚走路。

有一次,一位国王忽然心血来潮,要到那些偏远的乡间旅行。结果因为道路崎岖不平,遍地碎石子,硌得国王双脚疼痛难忍败兴而归。

等回宫后,气急败坏的国王一边揉着青紫的双脚,一边愤愤不平地下了一道圣旨:“把全国的道路都给我用牛皮铺起来。”

国王认为这样大动干戈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全国老百姓的双脚着想,于是越想越觉得应该铺路。

可问题是即使把全国的牛都杀掉,也不够用来铺路。然而,圣旨如山倒,谁敢不从?百姓们只得摇头叹息。

这时,有一位聪明的仆人斗胆向国王进言说:“与其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牛,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双脚呢?”

国王如梦方醒,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取了这个建议。

据说,这就是皮鞋的来历。

这个小故事让我想起托尔斯泰说的一句话: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人想改变自己。”

改变别人和改变自己,可谓是这个世界上的两大难题。

改变自己不易,改变别人更难。

生活中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摩擦,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总想改变别人,让别人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对此,有人调侃说: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虽是调侃且有些扎心,但细想却很有道理。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和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正如没有人能唤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没有人能轻易改变另一个人,除非对方自己想改变。

所以,我们不要总将目光聚焦在别人身上,当你改变不了别人时,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先改变自己。

02

试图改变别人,往往是徒劳的

文友朱凌与老公争吵的时候,总是让最恶毒的话冲出嘴边。以至于每次争吵过后,老公都会说她:“你这个人,哪儿都好,就是嘴巴太不饶人了。”朱凌自己也承认,她的确是嘴巴不饶人。当初恋爱的时候,他就曾说过这话,希望她改一改。可如今,两人已结婚多年,她这厉害的嘴巴功夫依然改不了。德国著名心理治疗师海灵格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试图控制对方、改造对方,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做事,不仅难以奏效,而且还会破坏婚姻的和谐与幸福。其实,从来就没有完全合拍的两个人,不管是夫妻,还是孩子、朋友,当我们试图以各种方式去改变他们,希望他们成为我们心目中想要的样子,却发现最终都以失败收场。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著名音乐人小柯作曲有个习惯,就是必须先给他词,他明白了歌词的意境才能创作出旋律。北京奥运会前夕,他被邀请和著名词人林夕一起写一首奥运歌曲。他向林夕要词,林夕却说:“你不给我曲子,我怎么写词?作词是需要灵感的,我的习惯是必须先听曲子才能写出词。”小柯逼着林夕要词,林夕憋了两天一个字也没写出来,回了香港。小柯跟朋友抱怨:“作曲更需要灵感,这可让我怎么办啊?”朋友跟他说:“让林夕改变他的习惯,看来是不可能了。你不是也会写词吗,先草做一个词,把曲子谱出来,不就结了吗?”小柯豁然开朗,自己草拟了歌词,很快就按照这个词的意境写出了曲子。他把曲子寄给林夕,林夕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写出了歌词。传唱世界的《北京欢迎你》就这样诞生了。这让我想起心理学家荣格离世前跟徒弟说的一番话:

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所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

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是啊,世上很多事是强求不了的,与其费尽心思改变别人,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过好、让自己优秀,才是正道。当你学着把抱怨放一放,把怒火收一收,自己先作出改变,你往往发现对方也会有所改变,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03尊重比控制,往往来得更实际

奥斯卡·王尔德说:“人是理性动物,但当他被要求按照理性的要求行动时,可又要发脾气了。”

不考虑对方的习惯和感受,强行改变别人,给对方施加压力,常常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和抵触。

而不试图强行改变对方,包含了对一个人的尊重,而尊重往往比控制更有效。

华为消费者BGCEO、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年加入华为后,相继担任过总监、副总裁、总裁等职务。

自进入华为管理层之后,他作风非常高调,经常出言不逊,在华为内部惹出不少风波,受到很多同事非议。

他负责的项目也屡次受挫,严重拖了整个集团的后腿,给公司稳定发展带来很大风险。因此,集团内部反对余承东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不仅让余承东自己很难受,也让华为老总任正非倍感压力。

但是,任正非对余承东非常了解,知道他内存的潜力和对华为发展的重大意义,因此,他没有强迫对方做出改变,而是对余承东的短处怀有包容之心,甚至在会议上公然批评一些人:

“不要总盯着别人的失误和失败,不要逼我做出开除余承东的决定,我对自己的批判远比我自己的决定要多。我们都应该先批评自己。”

任正非对余承东的极力维护,为余承东一次次保驾护航,最终,余承东成就了华为的终端业务。

美国著名的咨询专家斯蒂芬·科维曾提出一个“担心圈和影响圈”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广泛的担心,比如家人的健康、单位的效益、社会的安定,乃至环境的污染等等。

我们可划出一个“担心圈”,把那些同我们在思想和感情上没有特殊牵连的担心剔除,这些事情我们无法进行实际控制。

而另外一些事情我们能够做些工作去改变它,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划在较小的“影响圈”内。

聪明的人总是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影响圈”内,在他们能做或能发挥作用的事情上努力。

而愚蠢的人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担心圈”,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gdm.com/jqyby/11023.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