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家风,胜过好的家境。
今年高考成绩一出,湖南的一对清北双胞胎瞬间成为焦点。
一个清华,一个北大,父亲笑着接过两个儿子的录取通知书,也接过了两个孩子寒窗数十载给出的答卷。
许多人都调侃说,这位父亲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谈到父亲,两个孩子说:“只要父亲在,我们便感觉身后有了依靠。”
而父亲谈及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太多的方法,只有简单的一点:建立起读书能改变命运的家风。
没有人能毫不费力的脱颖而出,相对那些家境优越的孩子,这些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考上名校的背后:
是父母压弯了腰,几十年如一日咬紧牙关奋力的托举。
是孩子在好的家风中,潜移默化养成的好习惯和强大的自驱力。
什么是好的家风?
在这三个普通家庭里,我看到了答案。
01
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内蒙古的乡村,有河流、沼泽、油菜花、羊群、牧羊犬,还有清新的空气,作为牧民,王智永自由自在。
如果可以选择,王智永愿意当一辈子的牧民。
但他却选择放弃了这个身份,因为对他而言有一个比牧民更重要的身份——父亲。
作为一个父亲,王智永非常懂得言传身教:
孩子小时候,他会带孩子去放牧,让他体验放牧的辛苦以此教导孩子学习就是唯一的出路;
他喜欢写东西,他会在生日的时候写诗,连成孩子的网名送给儿子以此勉励孩子好好读书;
他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不停了解新鲜有意思的话题,陪孩子聊天。
在孩子住寄宿学校两年之后,有一天王智永突然发现,自己的言传身教也给孩子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那天,他带孩子去超市,买了多块的风干肉,孩子心疼父亲花钱哭着不让买。
那一刻,他责备自己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甚至反思自己给孩子灌输的农村理念太多了。
那一年,他决定不再放羊,他要到呼和浩特去,这样他可以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给孩子更好的一切。
也正是那一年,羊价下跌,他赔了十几万,欠了许多债。
“孩子在念书的时候先顾孩子,钱可以以后慢慢挣”。他还是选择在离孩子学校十几分钟的地方,租了平房陪着孩子。
刚到呼市,王智永去应聘了外卖员,碰壁,被骂,超时罚款都是常有的事情。
后来,经朋友介绍,他做了青桔单车的运维人员。
换了这份工作,他可以每天陪家人吃两顿饭,在吃饭的时候和孩子聊天,陪伴孩子成长。
注重言传身教,又注重环境引导,在这种家风悉心浇灌出来的种子没有让他失望。儿子王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度自觉”的孩子,学习成长上他很少让父母操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今年高考,儿子如愿考上内蒙古科技大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
对王智永而言,有自己喜欢的工作,孩子学业有成,家人美满和乐。
这样的生活,有希望,有幸福,有奔头。
02
生活可以穷养,精神必须富养。“世人慌慌张张,不过碎银几两。可就是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慌张。”
不敢病,不敢伤,不敢死。
人越往后走,越懂得为碎银几两讨生活的无奈,尤其是要供养孩子上学的家庭。
一个普通家庭,把孩子送进大学有多难?
不用描述,为人父母的心里都有一笔账,这笔账像一座山压在心头。
一个普通家庭,把四个孩子送进大学,这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初中毕业的汪平却做到了。
汪平是贵州山里的孩子,家境清贫,初中就早早辍学,妻子也是小学毕业。
没能读上书是夫妻俩心中的遗憾,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有书可读。
但不同于其他家庭,他有五个孩子,两个男孩,三个女孩。更让人头疼的是,最大和最小的孩子相差不到10岁。
这就意味着要同时养5个孩子,不止养活孩子,汪平要把五个孩子全部送进大学去。再穷不能穷教育,无论日子多难,无论男孩女孩,一定都要读书。
几年前,四女儿汪江玲,中考前骨折,也知道家里的难处,就动了不考大学的念头。“爸爸砸锅卖铁都会供你读书,你再试一试,我相信你。”父女促膝长谈了一夜,汪江玲被父亲说服了。
成功说服了孩子,但巨大的经济压力依旧没有解决。
几个孩子同时上高中、大学,学费和生活费都是成倍成倍的往上翻,一家人的日子也越过越紧巴。
真正转折点,发生在汪平的44岁这一年。
通过朋友介绍,汪平成为了一名滴滴快车司机。
他贷款买了一辆二手车开始拉活,每天能挣块钱,日子稍微松弛了些。
一单单的拉活,汪平每一脚油门踩下去踩的都是一个家前进的动力。
就这样一脚一脚的,一天一天的,汪平把3个孩子都送进了大学。
更值得高兴的是,今年夏天,四女儿汪江玲成为了家里的第四个大学生。
现在离把五个孩子送上大学的愿望,真的只有一步之遥了。
汪平是一个平凡的父亲,也是一个不凡的父亲。
他用自己的全部心力去富养孩子,即使日子再难,也铆足了劲推着孩子向前走。
现实生活中,面对生活的重担,我们很多时候不得不放弃一些事,但无论如何请在关键抉择时提醒自己:
孩子生活可以穷养,但精神必须富养。
只有精神富养出的孩子,才能拥有更丰盈富足的内心。
只有精神富养出的孩子,才拥有更广博的世界和更多的选择权。
03
正能量,才能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俞敏洪曾说:“父母给孩子传递逆商,比要求他考好大学要重要得多。”
逆商强,有韧性,内心强大的孩子,往往比一般孩子更抵得住泥沙俱下的生活。
高三学生压力大,滴滴快车刘师傅女儿鑫禹的同校的同学,有抑郁的,有厌学的。但刘师傅欣慰的是女儿心态一直不错,成绩也稳定,没有大起大落。
“我们就是一个挺普通的家庭,都是正能量教育孩子。”刘师傅从不会给孩子施压,他还会在细节中关心,鼓励,支持孩子的成长。
女儿容易晕车,刘师傅就成了她的专职司机。
上学早接晚送,12年,从不间断。
女儿和同学参加比赛,需要采样制作标本。他就开车整个夏天全程陪着孩子采集样本。
在这种正能量的家庭氛围中,鑫禹也学会了照顾人,也更能扛事。
除了父母宠爱的女儿,鑫禹还有一个身份,哥哥的姐姐。
比她大10岁哥哥,是一位“线粒体病”患者。生病后,原本聪明的哥哥,听力、视力受损,心智水平也停留在了9岁。
“这个病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也没办法,也得面对。”
以目前的医疗水平,这种病难以痊愈,但刘师傅一家却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他们乐观积极的面对。
后来,儿子病情加重,生活负担越来越大,刘师傅也有条不紊地应对。
他一开始业余开快车补贴家用,从去年开始,他开始全职开快车。一边照顾高三备考的女儿,一边照顾病情复杂的儿子。
好在,女儿也在正能量的家风中,养成了乐观开朗的性格。
父母的辛苦她看在眼里,默默地努力学习,还会像大姐姐那样照顾生病的哥哥,抽空给哥哥做饭,陪哥哥聊天。
刘师傅从来不会要求女儿做什么,女儿也从不会要求家里给自己什么。他们是彼此的希望和依靠,他们在对方的鼓励中前行。
很赞成网上的一句话:
在正能量的家庭里,永远是1+12、1+1+13。
“家庭”代表的是共同进退,家人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正能量的家人则是我们携手披荆斩棘的力量。
正能量的一家人在一起,方法永远多于困难,日子永远都是往前走的。
04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跌跌撞撞中前进,有了家人,就有了盔甲也有了软肋。去呼和浩特的王智永,供4个孩子上大学的汪平,儿子患线粒体病王师傅,这三个普通的家庭,都在奋力托举着孩子,陪伴孩子考入心仪的大学。
除了家人的陪伴,他们还有一个更大的家庭滴滴橙果家庭。
助力他们冲刺高三这关键一年的,还有另外一个加油站,叫做滴滴“橙果计划”。
滴滴“橙果计划”是国内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