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好治么 http://pf.39.net/bdfyy/zjdy/190516/7143439.html
名词解释:“妈妈手”
医学术语名曰:“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症状表现:在手腕大拇指侧疼痛,局部肿胀,影响手部的活动,一般是因长时间重复使用拇指工作,造成局部肌腱发炎,无法施力。
形成原因:女性生活中的家务劳动,以及经常抱孩子,长时间姿势不正确,双手过度使用,当然爷爷、奶奶、爸爸经常抱孩子也会发生。生活、工作中还有很多经常做的动作都会容易出现这样的症状。其中一个动作,当你身体,特别是肘关节完全伸直后,手腕背屈垂直按压,长期这样的压力对手腕部会造成一定的损伤。瑜伽中的眼镜蛇式、下犬式对手腕的压力非常大。建议动作改良。
深度了解一下手腕
伸肌支持带:约束手腕上的肌腱稳定在自己的位置上。
腱鞘管:手指肌腱被腱鞘管套着,手指工作起来彼此不受影响。
手腕上丰富的韧带
骨骼构架很重要。
规律
姿势习惯会让这些骨头向中间聚拢,总会有几个骨头不太听话,往上翘起“脑袋”,可以摸一下自己的手腕处,会摸到鼓起的硬骨头。鼓起的骨头占据了一些腱鞘管的位置,使肌腱在做掌屈时疼痛加重。骨头平面缩小了,势必压缩各个腱鞘管的空间,因此摩擦增加,炎症出现,所谓的狭窄性腱鞘炎也就出现了。
怎么治?
昨天给得了“妈妈手”的一位好爸爸治疗。
简单分享:平展这些腕骨,使结构努力朝向顺位方向,帮助患者手腕完成屈伸,内收外展,这个需要精准控制,把力送达到位。注意看上图片中的细节。当然,我们可以自己治疗,然后调整抱娃姿势动作,这些是需要学习的哦。
不建议牵拽!
遵循“结构顺位,功能恢复”。相信“妈妈手”慢慢会改善。
加油everyone!
雨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