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20/5639550.html
CHAYUJIUHOUHUAGUXUN
茶余酒后话古训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优秀道德传统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修身养性治家报国
tingyushuyuan
顺适年高人之意是为孝
二十四孝有一个老莱子娱亲的故事,说春秋时楚国有位年过七旬的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为了讨父母欢心,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也装出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一天,他为父母取浆上堂,不小心跌了一跤,他害怕父母伤心,故意装着婴儿啼哭的声音,并在地上打滚。父母还真的以为老莱子是故意跌倒打滚的,见他老也爬不起来,笑着说:“莱子真好玩啊,快起来吧。”
后人对老莱子的娱亲方式颇有微词,谓之不学无术、做法低俗。撇开争论,我觉得老莱子娱亲故事的主旨,是告诉人们让父母欢心是一种孝行,至少这一点还有有积极意义的。
南宋进士袁采在家训《袁氏世范》中说道:“年高之人,作事有如婴孺,喜得钱财微利,喜受饮食、果食小惠,喜与孩童玩狎。为子弟者,能知此而顺适其意,则尽其欢矣。”把取悦父母、让其欢心列为孝的重要内容。
袁采所述的“顺适其意”,既有物质方面的要求,又有精神方面的要求。赡养孝顺老人,离不开物质方面的照顾,但是,老年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生活圈子相对缩小,精神生活方面的要求更为迫切,做子女的应该对老年人多一些理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千方百计保证和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社会发展到今天,老莱子娱亲的做法不可取,但是“顺适其意”、“尽其欢”还需大力提倡。
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子女尽可能多的侍奉左右,陪伴在老人身旁,让老人没有孤独感,是具体的孝行。为父母的曾经无私地把爱奉献给子女,这种爱不能用物质标准衡量,也不能仅仅以物质生活来补偿。社会发展到今天,老年人物质生活困难的少,而孤独感逐年增加,子女的陪伴程度很自然成为一种幸福指数,所以“常回家看看”必定不可缺少。
也有人说,孝顺、孝顺,没有顺便谈不上孝。老年人被尊重的愿望更强烈一些,做子女的应该理解这一点,况且通常家庭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互相包容是家庭和睦的关键,子女在家务活动中尽可能顺从长辈的意见,切莫认为老年人已经退出了社会生活的主流,轻而易举地否定他们的意见,从言语行动上漠视他们,这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伤害,如此行为,老人欢心何在?
让老人欢心,我有一个体会,就是把老人的话当话听,千万不能不当回事,更不能嫌麻烦。记得一次去弟弟家看望父亲,弟弟说老人家右手无名指有一点儿疼,医院请外科主任作了检查,确认没啥大问题,说热敷几次就可能好了。说话间,父亲凑到我跟前,让我看他的无名指,说等我空医院的院长给瞧瞧。听父亲这么说,我立刻说:“需要看病啥时候都有空。”当即让弟弟开车,弟兄二人陪父亲去看手指。
我知道父亲的手指不会有大毛病,但老人家既然说了,就一定当大事、急事来办。说来也巧,院长恰好在门诊,听我说明来意,他很细致地问诊,确认父亲手指疼是因为有一点腱鞘炎。他凑在父亲耳边仔细给父亲讲解病情,说明诊疗方法,又亲自去药房取来中药。
回家的路上,父亲一直笑眯眯的样子。我知道父亲所以心情好,不是手指不疼了,而是拿他的话当回事。跟所有年事已高的老人一样,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已经耄耋之年的父亲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尤其母亲去世后,父亲独处的时间更多,孤独是难免的。设身处地想想,父亲被理解、被尊重、被陪伴的愿望,一定比医治身体上某些小疼小痒更强烈,所以,除了照顾好他的日常生活,及时陪他医治疾病,我们兄弟姐妹更把父亲的的话“当话听”,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哪怕做不到也让他知道是儿女尽心了,让他体会到家庭亲情的温暖。老人们绝大多数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对儿女并无苛求,作儿女的只要不冷漠他们,他们也就满足了。
如今父亲已经故去了,但是在他的晚年,我们兄弟姐妹千方百计顺适其意,作为子女,我们现在回想起来也问心无愧。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本文摘自《茶余酒后话古训》)
哈尔滨出版社??5
END
征稿函
《听雨书院》海纳百川,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
一、征稿内容:小说、散文、诗歌、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均可。
二、征稿要求:作品内容积极健康,须为未在其他微刊发表过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如因抄袭引起法律纠纷,由投稿者承担一切责任。
三、投稿方式:稿件投给本刊编辑或者发邮箱
qq. 四、特别提示:投稿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