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囊肿是以腕关节部位出现囊性肿块为特征,伴有局部疼痛,酸胀感,严重影响患者腕关节功能活动的疾病。我们对腕关节囊肿治疗主要采用刺破-抽洗-注药-加压包扎的一系列方法治疗,治疗体会如下:
临床资料:28例患者,男7例,女性21例,年龄20~45岁。全部为腕关节背部囊肿,直径约为1~75px,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
治疗方法:碘伏常规消毒皮肤,用左手拇、食指捏住腱鞘囊肿,使之固定。先在囊肿周围及深部基底组织进行浸润麻醉,选用16号粗短注射针,横行穿进囊壁后,继续穿出对侧囊壁,拨出粗针于皮下,改变穿刺角度,用同法做囊肿横行穿入穿出,使囊壁多处穿孔。在囊肿中心处垂直进针,刺破囊壁,缓慢用力抽吸,尽量抽尽囊内胶冻样液体。腕关节囊肿处盖以消毒纱布,压迫囊肿,使囊肿内容物逸出囊外,囊肿即可消失,最后再在原囊肿处注射配制好混合液1ml(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5ml)冲洗囊腔2次后,并将混合液1ml推入囊腔内,用消毒纱布压按穿刺部位,外用绷带加压包扎3天[1]。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腱鞘囊肿和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随访2年内无复发;好转:囊肿大部分消退,局部疼痛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很快复发,局部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本法治疗28例,其中1次治愈26例,占92.8%;2例好转,占7.2%,复诊时采用同样办法治愈。此种方法治疗总有效率达%。
讨论
腕关节囊肿是腕关节附近的一种囊性肿块,囊肿壁的外层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光滑的囊壁,囊腔内是稠密或稀薄的胶冻状黏液。囊腔可与腱鞘或关节腔相通。本病可能与慢性劳损使关节腔或腱鞘滑液增多而形成囊性疝出有关。也有人认为囊肿的形成是由于手、腕用力不慎,造成腱鞘组织或关节腔滑膜损伤,使之成为无菌性炎症,炎性改变形成囊性胶状物而形成。总之,这种囊肿是局部滑膜组织分泌滑液过多,长期积聚形成的囊样包块物。
对腕关节囊肿的治疗有多种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破坏囊肿壁,消除囊肿内容物为主要的目的。如采用微波热凝固破坏囊肿壁[2]及手术疗法[3],其主要目的是消除或破坏形成囊液来源组织,但是这些方法复杂,技术要求较高。我们的治疗方法采用直接抽吸囊肿内容物,同时在囊壁上做多个穿刺点,采用挤压的方式挤出囊性物,以消除囊肿,并在囊腔内注入曲安奈德以抑制腕关节局部炎症反应,消除囊液来源,以减少囊肿复发的可能。这种方法方便快捷、实用。
由于本病容易复发,在做完相应的治疗后还要嘱咐患者劳逸结合,减轻患腕劳动强度,避免腕关节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减少腕关节囊肿复发或不复发。
参考文献: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成都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