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腱鞘囊肿

时间:2020/10/15 15:12:32 来源:无花果

腱鞘囊肿是针灸科的常见病,患者多因扭伤起病,初起症状不显,然日久疼痛愈重,致影响正常生活。针灸门诊用多针围刺,起针后挤出透明黏液的方法有效,但有时也挤不出黏液,致患者病痛缠绵。朱老用四物汤加味,供同仁参考。

筋聚

作者/朱进忠

腱鞘囊肿,中医称为筋聚或筋结。《中医伤科学》认为多因用力扭转或跌扑所致,其表现为腕部微肿,疼痛逐渐加剧,在桡骨茎突部阳溪穴处有显著压痛,且可牵引至手指、手掌以及前臂。初起时活动略有障碍,患手握拳拇指在内四指在外,腕向尺侧屈曲时疼痛增加,拇指运动乏力。后期则轻度用力也不可能。如在掌部用力扭转则疼痛加剧,旋转腕部可听到筋腱摩擦音。并提出治法主要有四:一为理筋手法,二为针灸,三为封闭,四为手术。四法虽各具千秋,但没有列内服药如何治疗。余宗肝主筋,肝藏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挛缩为聚为结之意,试用于一些筋聚患者,亦多有效。

例如:冯××,女,21岁。左手腕背侧腱鞘囊肿如枣大一年多,用力或手腕活动时疼痛加重。某院以可的松封闭,针灸及理筋手法治之不效。细察其证,除以上症状外,并见胸满心烦,舌苔薄白,脉弦。综合脉证,诊为血虚筋脉失养,为拟养血疏肝理筋,四物汤加味。处方:当归15克,川芎9克,白芍12克,木瓜12克,熟地12克,片姜黄9克,晚蚕砂12克,五加皮15克,海桐皮9克。服药2剂,疼痛、肿胀竟减轻七八,继服6剂,霍然而愈。

另附其它方法:

1.

腱鞘就是肌腱外的鞘状结构,能分泌滑液,用于保证肌腱的灵便运动完成精细动作。一旦因故(外伤、炎症、劳损等)粘连、瘢痕,闭其滑液流行通道,则腱鞘囊肿形成,肿痛,酸困,动作不便。中医应归其为"筋"系,肝属病,积液为湿。养筋化湿,活血通络为法。芍药甘草汤.活洛效灵丹.加薏仁羌活等治之亦佳。

2.

方药:杜仲苍术泽兰丝瓜絡茯苓鸡血藤鹿衔草蒲公英为基础方,血虚加四物,气虚加四君子,痰者加二陈等随证加减

3.

用舒筋活血汤内服,自制中药散外敷三五次,注意休息,效果很好,

4.

四妙勇安汤治愈过两例,效果好。

5.袁淑芳老太太治法:

局部注射“痔全息”。注射针头刺入囊内,缓缓推药,视囊肿全部变黑色为足量。二十天后坏死囊肿自然脱落而愈。

采用本法治疗,不动手术,不出血,无疼痛,一次治愈不复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gdm.com/lctx/1137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