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健康》杂志7月号精彩呈现——
骨质疏松,时刻警惕着!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是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截至年,我国骨质疏松和低骨量患者人数将可能增加至2.8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经紧随糖尿病、老年痴呆,跃居老年疾病的第三位。医学界已经将防治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梗塞、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可人们往往认为骨质疏松是机体衰老不可抗拒的必然结果,对它的认识和防治远远不像对高血压、冠心病那么重视,很多人对骨质疏松还存在许多认识误区。为了提高“家”人对骨质疏松的认识,我们梳理了这些知识点,您最好要知道……本期对这6个生活问题较较真↓越辨越明1.跪膝法能磨掉骨刺?
2.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原因是营养过剩?
3.长期后背疼,可能是患了心脏病?
4.五谷杂粮吃得越多越好?
5.全身麻醉对老人的认知和记忆都会产生障碍?
6.怕冷或怕热就是肾虚?
本期连线解答了以下8个问题↓
专家连线1.有痰必须咳出来吗?
2.眩晕首先考虑梅尼埃病吗?
3.心梗放支架或搭桥后为何还要服药?
4.因病忌口却营养性缺血?
5.急性胰腺炎多长时间能正常吃饭?
6.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癌?
7.心电图检查正常,怎么还会诊断为冠心病?
8.痛风患者如何运动?
糖尿病清淡饮食的5个标准,您做到了吗在门诊或者病房里我们经常会嘱咐患者,一定要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很多患者就会一脸茫然地问,大夫,什么是糖尿病饮食?糖尿病饮食就是健康的饮食,是血糖正常的人也应该遵循的原则,糖尿病饮食要求定时定量规律清淡,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吃呢?
很多老人非常听话,从此就开始荤腥不吃、油盐不进,每天吃饭味同嚼蜡。患者王老,80岁,因为乏力、低钠血症入院,查来查去没找到低钠的原因,仔细询问病史,原来老人自己独居,听说盐吃多了会得高血压,所以说好长时间已经不吃盐了,导致出现了低钠血症。所以,你可能不知道,这并不是医生眼中的“清淡饮食”。
孙香兰大夫是我们的专栏作家。她年轻有为,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痛风、肥胖、高脂血症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尤其擅长老年患者多种疾病并存的综合管理。关于糖尿病的答疑解惑,找孙大夫俺放心。通堵比虚补更重要
中医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气血阴阳在不断减少,所以很多人认为老年人普遍存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症”。也正因为此,很多人一提到养生,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补身体”,即怎么把虚的部分补起来。但是本期走近名医的主人公——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刘家义认为,“虚”只是老年人身体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情况目前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堵”。★刘家义★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中医工作近40年,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擅长治病求本,整体调理,改善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辨证论治与专病专方相结合治疗疑难杂病。
同样都有腰,为什么你的“塌”了?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到有人坐在那里,给人一种慵懒没精神的感觉,或者锻炼身体的时候,总是感觉动作不到位,比如做完平板支撑或俯卧撑后,站起来得先扶一下自己的腰……其实这都是因为腰“塌”着了。塌腰有两种,一种是无力的弓腰的姿势时的塌腰(下文简称姿势塌腰),一种是锻炼时腰部过于弯曲(下文简称运动塌腰)。出现塌腰的原因,第一可能是因为腹部和腰部肌肉比较薄弱,第二可能是因为骨盆前倾,第三可能是与个人不良生活习惯如坐姿、走姿不正确有关,很多人根本没有躯干稳定的意识。李雪莹老师是我们运动栏目的专栏作家。她是山东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副教授。不是所有医院,很多时候,运动就可以解决。如何改善塌腰姿势,这需要科学指导,对此,李老师分享了她的经验。
手腕疼痛,你也遭遇“奶奶手”了吗在门诊,常常碰到照顾婴儿导致手腕部疼痛的妈妈或奶奶、外婆。根据患者描述,通常是在频繁地抱孩子、做家务后,某天在提暖瓶倒水或者拧毛巾时突然发现手腕疼痛。在医学上,这种病叫“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也就是手腕部腱鞘炎。由于当下多是老人帮助子女照顾幼儿引发此病,所以腱鞘炎又常被称为“奶奶手”或“姥姥手”。有病尚需看“良医”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都不比从前了。年轻时,活力大、免疫力强,小病小灾或可自治以至自愈。现在若有不适,不能再凭过往经验而进行“自我疗断”了。特别是遭遇明显的与平常很不一样的症状,一定要看医生,多看几个,最好找到那个能“看懂”你病的良医!如此,则己幸甚,家幸甚!蜂巢蜜是蜜中极品?别被忽悠了!喜欢蜂蜜的朋友肯定听说过蜂巢蜜——蜜蜂贮藏后没有经过人工摇蜜就直接售卖的蜜。由于这种蜜可以说是蜂蜜+蜂巢的组合,并且吃起来会有蜂巢残渣,所以给人一种原生态、纯天然的健康感觉。在一些宣传广告中,蜂巢蜜甚至被称为“具备极高保健价值的蜜中极品”。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不打不成器”,是真的吗?“不打不成器”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一般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拥有成年人所拥有的优秀品质,可是优秀的品质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建立的,而是按部就班一步步塑造出来的。孩子塑造品质的过程,往往会给家长们带来挑战,比如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不听家长的话,不顺从、不安静等。那么,面对孩子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又如何“雕琢”孩子呢?有奖答题
上期有奖答题答案:1.B2.C3.C4.A5.A6.B上期参与读者俱乐部活动(包括“乐享健康”评刊、“有奖答题”)获奖的幸运读者:张道林、毕涌、彭佩珍、陈召强、李洪文、段博昌、孙海文、张强、何飞、楚国材。我们将给以上10位幸运读者赠送图书一本!老有话说:那点“老底儿”,该不该留给孩子?
还有很多精彩内容,我们就不在这一一呈现了;64页,采访数十位专家,层层编校,手捧墨香;那感情,真的不一样。喜欢就给点个赞吧!编辑:北少晴;审核:健康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