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人带娃理念冲突怎么沟通才不伤感情

时间:2016/12/19 9:37:17 来源:无花果

下面的场景,相信在无数家庭都上演过……

1.

“妈,说了多少次了,要给丝瓜刷牙。”

“牙都没长齐呢,而且他不愿意刷。”

“晚上我来刷吧,刷了之后别给他吃糖了!”

“他一定要吃啊!”

2.

“妈,别给孩子把屎把尿了,对发育不好。”

“以前养孩子没这么多规矩,也长得挺好啊。”

3.

“晚上睡觉还是开空调吧!”

“开这么冷,孩子得空调病咋办!”

在当下婆媳关系的现状里,婆婆似乎是固执和坚持的代名词,而作为媳妇的我们是科学育儿的代表。婆媳观念冲突,怎么处?你固执,我坚持,小到把屎把尿,大到上学教育,每一个细节都足以拉开战局。

我们该如何沟通,才不伤感情?

几乎每个婆媳生活在一个屋檐底下的家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类问题。现代女性,为了分担生活压力,为了追求自我价值,在完成生娃之后,继续投身职场。隔代育儿成了时下中国家庭的现实状况。

在面对不同育儿理念时,婆婆们最常说的话就是:你们小时候也是这样带大的?

用科学来回答!

过去一直这么做不代表是正确的,更不代表现在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实现同样的目的。

过去我们一生病就挂水,所以现在才有那么多人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过去我们把便把尿,所以现在中国人的痔疮比例全球第一;

过去我们给孩子随便买鞋,所以现在有这么多大人的脚趾外翻、腿型不正……

如果说造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因为过去“不知道”,那我们现在既然知道该怎么办了,为什么不去选择更好更科学的方法。

用医生的话来回答!

别跟婆婆说:网上这么说,网上那么说,连我都很讨厌这样的话。

“网上随便找找得来的依据,哪有我们老一辈的经验靠谱?”

丝瓜妈妈的经验是,在引用科学育儿的理念时,一定要把理念的来源说清楚。比如:“和睦家的儿科主任崔玉涛说过、有多万粉丝的张思莱医生说过、全球最推崇的《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里这么讲过”,这样听上去是不是要比“网上说”更有说服力、更靠谱?

此外,就是在带孩子打防疫针、做保健的时候,直接咨询医生,当医生说“1岁多的孩子晚上最好穿尿不湿才能保证深度优质的睡眠”,婆婆再也不提尿不湿比不上纱布尿布了。

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回答!

奶奶带孩子,有天然的保护欲和自我膨胀欲,自家的孙儿当然是最好的,说话好,走路早,辅食吃得好,简直各种完美。

丝瓜有自己吃饭的意识,可是奶奶担心他弄脏,坚持喂,还说“吃饭以后多的时间可以学”。

于是周末我带着奶奶一起拜访邻居家的同龄小朋友,在花园散步询问其他同龄小孩家人,关于自己吃饭的情况。

当奶奶发现,身边很多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开始“手抓饭”“自主进食”,她终于肯让丝瓜尝试了。对于职场妈妈来说,我没法事事监督,只能是想方设法让婆婆接纳新的观点,愿意尝试。

发挥好老公的作用

但其实所有的沟通法则都是有可能不奏效。真正处理好家庭关系的最大秘诀,就是——发挥老公的作用!这才是婆媳关系长久的根源。

我们爱着同一个孩子的同时,还爱着同一个男人!

老公既是孩子的爸爸,也是婆婆的儿子。

有矛盾,让爸爸去沟通,可能会更有效!

谁的娃,谁说了算。面对有些容易“胡搅蛮缠或固执己见”的奶奶,可以请爸爸去和婆婆沟通,理清责任,划分领地,感谢老人的同时,也要传达“老人帮忙带孩子,我们热烈欢迎,但在原则问题上,请尊重妻子的建议”。

和婆婆说话,三个必杀技!

虽然,老公的参与会让沟通更顺畅,但很多时候少不了直接面对。以丝瓜妈的亲身经历,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直接否定。

婆婆不爱听“妈你做的不对”“妈你这样错了”,可以直接从结果来引入,比如“还是要给孩子刷牙,乳牙不保护好,损伤牙龈,以后长牙齿不美观呢。”

第二,感谢的话要多说。

作为一个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对于婆婆的付出我衷心感谢,比如“这个菜挺好吃,怎么做的啊”“丝瓜总是要你抱着走,手都腱鞘炎了,以后还是推车吧。”她的每一点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第三,实际行动表达关心。

周末可以和婆婆一起带上孩子逛街;或者我自己留在家带孩子,各婆婆放个假,她偶尔会跟自己的老伙伴们去逛街喝喝早茶买买衣服。

在和婆婆相处的日子里,我努力适应,她何尝没有改变,婆媳总在彼此适应。

如果你和你的婆婆还在磨合期,那么就自己主动需要迈出沟通的第一步吧。

-End-

原创文章:

我明明有老公,却活的像单亲妈妈

有了孩子,没了啪啪啪的热情?

为了儿子将来更靠谱,你要对我更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gdm.com/lctx/4680.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