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概念的误区二

时间:2017/7/18 9:58:41 来源:无花果

今天聊一聊关于手指关节在演奏中的作用。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直接面对弹琴动作本身。其中对于手掌关节的概念理解上,恐怕还是需要费一些口舌的。在上一篇关于弹琴误区的文章里,我分享过一个单词Touch,演奏者需要熟知钢琴键盘的重量并不是那么沉,相反一碰即响;此外,上一篇文章还略微阐述了关于“手型”的误解。

大家看一下上面这张动作图,这是我们正常走路的姿态,腿的关节放松协调的完成这些步骤,是完整的统一体。我们熟知,腿部有三个关节:脚腕、膝盖、胯关节。我们通常认为是脚步在前进,而容易忽略,胯关节才是源动力,我们走路的轻重缓急,都是从胯关节出发的。那就需要这个关节一个重要的动作方向,就是向后转动,同时膝盖伸开,将力量协调到脚腕直至地面,才带动整个身体前行。

很多朋友或许有疑问,这个弹琴究竟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就来分析其中的共性规律:除了大拇指以外,其余手指同样有三个关节,一关节、二关节以及掌关节。如果让手指模仿走路,就需要手指最后一个关节(胯)的内部向后转动,同时将第二关节伸展,将力量输出到指尖然后带动身体前行。这是一个非常符合规律的协调动作,同样源动力在手掌。但在琴童以及很多演奏者的理解上存在一定误解,通常一说到掌关节,大家容易理解成要把掌关节那个点突出就能支撑住,是不是?

但是,往往在强调这个点的时候,整个手掌手指关节都僵住了,这样很难让钢琴产生好的声音。大家不妨思考一下,手指内部最后一个关节向后拢住的同时,那个点自然就形成了,而不是提前把它突出,那样最容易导致过度的紧张感。那么手指向后靠拢就一个核心目标,就是touch琴键,发出作品需要的声音。拢住那一刹那的力量,导致钢琴发出的是什么音色,从触碰到琴键到发出声音是一瞬间的,一秒钟都不到。那此后,手指后拢的紧张度要立即撒开,这个过程如同去握住手心一个弹簧,形成压力之后瞬间让手掌回归打开的自然状态。这个源动力理解好了,那下一步就非常容易协调了。

接下来的一步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步,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关于手指第二关节的,这个关节相当于腿部的膝盖。大部分情况下,学生们都为了“握鸡蛋”或者撑住掌关节,整个手指都是弯着弹琴的。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半蹲着走路,会不会很累?这个例子显而易见,非常容易帮助大家理解手指第二关节的问题。走路的时候,膝盖关节肯定是舒展开,身体才会协调舒服,对吧?

那么同样,手指第二关节touch琴键,身体力量由手指最后一个关节后拢发出,经由第二关节的时候,同样需要舒展的打开才能更健康的传导力量,而不是弯曲的绷住。当然,这点并不绝对,对于一双面积很大的手或许不太需要,但是那双大手如果归属于霍洛维茨这样伟大的演奏家的话,他肯定是顺应生理结构规律的。这样的大师才不会让自己过度绷紧,多一分钱都不要。符合规律除了能更好的演奏钢琴,更是避免不必要的肌肉损伤,要记得,那些伟大的大师是没有腱鞘炎的,大部分学生不会成为大师,但是也不能因为方法误解让自己的身体遭受损伤。

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当然是面对面教学最为有效,但是也不排除通过文字或者其他方式。在这里请允许我做一个善意的广告,大家可以







































鍖椾含鍘诲摢涓尰闄㈢湅鐧界櫆椋?
鍝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cogdm.com/lctx/7945.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