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娃通常从一开始,琴凳还没坐热就要面对三方挑战和考验:手型、节奏、看谱。或许看谱有人会说不是一开始就需要,但是不管是简谱、五线谱、还是其他图谱,贴纸做的谱,或多或少琴娃都会面临手眼耳口全方位的配合运用,这也是学音乐的一个开始的挑战,也是虎妈狼爸一定要孩子学音乐的原因之一,全面开发大脑,从小开始锻炼五官和其他身体部位的协调配合。
今天我们来说说灵魂拷问之一:手型
我们学一样新技能,肌肉的第一反应就是紧张,这个是不受大脑控制的。学骑车、滑板、游泳、滑雪,都经历过从浑身紧张,到逐渐找到感觉,到最后能在自然状态下做动作。所谓自然状态,不是说肌肉不用力了,完全放松,而是通过练习,肌肉知道哪里该用力,哪里需要放松,什么时候用力,什么时候放松。弹琴的双手也是一样,我们一定会经历从一开始的各种不适应,盲目使用肌肉,用力不恰当等给自己的手带来各种酸疼,尤其是手腕、手臂。错误的弹琴手型,错误的用力方式,时间长了会给手和手臂甚至身体带来伤害。当然钢琴家很多都有腱鞘炎,这个是专业人士过度使用的结果,就像运动员都有各种伤痛,这个是个人选择,无法回避。但是大部分琴娃们弹琴是增加一种乐己乐人的技能,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不存在过度使用。如何适当的用手和手臂是琴娃们在学琴初始阶段需要掌握的,这样后面才能手指灵活跑动,想弹什么样的音色、音量、速度,就能有什么样的,最关键的是不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什么是正确的弹琴手型?
大家听过、看过很多种了。我把从我小时候到现在我记得的正确手型的描述大致总结下:1)双手保持捏苹果或球形类事物的形状,如鸡蛋、网球等;2)用指尖接触琴键;3)手指弯弯,指关节不能塌;4)手腕不能过高也不能太低;5)身体距离琴的距离差不多是前臂的距离,琴凳的高度差不多让弹琴人的肚脐对在琴键的位置。如果小朋友年龄小,坐上琴凳脚踩不到地,还需放个小凳子,让脚踩稳,人才能坐稳,手和手臂才可以正确发力。这里我不说大师们的各种弹琴手势坐姿,这个在掌握基本的正确手型后,根据音乐和个人的需要,是可以变化的。
有句古话: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如何恰当地用手,我们先要来了解认识下手的结构,看看认识下我们手的骨头、肌肉、经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下图是我从网上搜到的手的图片,然后视频1里我给大家简单讲解了下手的结构。
我们了解了手的结构后,现在请跟着我的视频2,在琴上试试怎么来正确地动五根手指。希望这次的手型探讨能帮助琴童们练出一副正确的弹琴手型。
最后,丹卿老师送上看了一长篇后的福利:
丹卿老师现开启视频课:钢琴、流行歌曲自弹自唱、零基础创作(乐理)、亲子音乐游戏,学生年龄不限,第一节的互相了解体验尝试课免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