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医院哪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少年不知愁滋味时,听姥姥讲“大小得个病,千万别要命。酸汤面叶儿,吃它十天半月儿。”于是常常会期望自己能得个小病,便不用去上学。可是慢慢的,自己长大了,背负起生活的担子,只盼望能安安稳稳上班下班,好在发工资的时候去吃一顿火锅,打打牙祭。这时真是生了病,在家休息时,又抱怨起自己的身体不争气来。
生了病,总免不了去瞧一瞧大夫,不过医生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也会遭遇病痛之苦。今天我们在朋友圈中看到这样一张图片。
图中是我院心血管四病区的郑向阳副主任。上上周五,上班途中不慎跌入井盖中,造成髌骨骨折。经过处理后,他仍然坚持值完了夜班。后来,在家人的一再坚持下,郑向阳在家休息了一周。周一晚上,他对自己的爱人说,想明天出去逛逛透透气。妻子一口答应,可没想到,他逛着逛着,就逛到了单位上坐起了门诊......
他爱人也管不住,于是便由他去了。其实郑向阳的妻子孙玉梅也是我院职工,她自己也曾有过带伤工作经历。在医院里见到坐轮椅的不足为奇,见到医生坐轮椅查房的恐怕不多。
半年前,心血管六病区的孙玉梅扭伤了脚,忍受了一天的痛苦和各种疗法,第二天一大早让家属用轮椅把她推到病房了,只见肿得圆滚滚的脚丫子被硬挤压进鞋子里,可是开医嘱、写病历、上手术、查房、值班,样样不落。她说,自己只是脚受伤,脑子并不受影响。现在科室重病人多,自己不能拖后腿。
这对夫妻算是意外受伤,可是还有许多医务工作者在几十年的工作中因为高强度的工作,而落下了“职业病”。
外科医生的“站功”绝对是顶呱呱。一台手术五六个小时是常事,遇到高难度手术,十几个小时也不稀罕。心血管八病区的张力主任,常年奋斗在临床一线,为无数患者解除痛苦,可自己由于长时间做手术,缺乏必要的饮水及排尿,长此以往,患上了肾结石。当时张力正在手术中,突然觉得腹痛难耐,一开始还以为是拉肚子了,谁知还没有走到卫生间,便痛的倒在了地上。家人带他去看病,见他疼的脸都变得苍白了,可是做完治疗之后刚刚恢复,他就又坚持要去手术室,一天也不耽误。
拍片、读片、写报告,这就是影像科医生一天工作的全部,看似简单,实则繁琐。为了写好每一份诊断报告,他们常常需要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仔细分辨上百张的黑白图片,综合多学科经验,抓住细节,从而揪出隐藏在身体中的病灶。
刘继伟,我院影像科副主任。晚上七点半,刚审核完当天每一份影像报告的他略显疲惫。工作二十多年来,长期久坐,审核诊断报告,使刘继伟患上了严重的腱鞘炎和颈椎病,为了不耽误工作,于是,这间小小的办公室便成了他的“临时治疗室”,“这样边工作边治疗,两不耽误,正正好!”刘继伟打趣儿道。
每天必须身负几十斤重的铅衣,忍受射线的辐射,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一整天,这样的经历,对每一位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医生来说并不陌生。
李靖,我院心血管九病区副主任,作为心内介入治疗为数不多的女大夫之一,二十多年来超负荷的运转,使她的腰再也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严重的腰椎滑脱、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以至于走不了多远路就要停下来歇息片刻。可即便这样,她仍坚持为病人手术。穿上铅衣的那一刻,她像一位女战士,紧紧的守护在患者的身旁。
右手紧握超声探头,左手不断移动鼠标滚轮,双眼紧盯显示屏,面对不同的身体部位时,还需常常扭着身子为患者检查,这,就是超声科医生的真实工作写照。
李玉珍,我院超声科主任,从事超声诊断三十多年来,不仅收获了临床医生的信任与患者满满的感谢,肩周炎也成为了“见证”她丰富诊断经验的一个顽疾。众所周知,超声检查是一项临床常规检查,天天人满为患。李玉珍和她的小伙伴们需要把当天的检查全部完成后才能下班,常常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是常态。
尽管身体常感疲劳,可李玉珍却觉得,只要一坐在超声机前,心劲儿依然足足的!
忙,是他们的工作常态,他们总说,当医生的,哪有不忙的呢?
在这每一次乐呵着回答的背后,绝不仅仅是一腔工作热情就能达到的,在他们的心里,一定装着对患者真诚的爱护、对生命的敬畏,还有对这份职业无条件的热爱!
“我有病,你有药吗?”
对于他们来说,患者的健康与信任,就是一剂最好的良药!
图文:徐紫渝穆倩倩
审核:王德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