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单方气死名医”。民间也有“偏方治大病”的说法。有段时间我却是不太喜欢听人说到这个词,为啥呢?
“我腰疼好长时间了,治了也好不了,你说有啥偏方不?”“我睡眠不好,吃了好多药也不行,你有啥偏方没?”
……中医在一些人眼中好像就只有这些偏方啥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好像我们中医尽搞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犄角旮旯里的东西一样。有时我会回问一句:“偏方没有,我倒有一个,怎么样?”
??由此也可见,这种中医偏方的认知已经深入民心。中医里的一部分内容可能就像这样,野草一样地,卑微而顽强的存活着,在历史的风尘中,等待某一个时刻、某一个人的采撷,然后燃爆自己,发出它们的洪荒之力,疗愈伤者之痛。我想那一刻,天上可能同时会有一颗流星攸然而逝……今年过年,我们已经在老丈人家过年,本想着不回老家了。可初二早上一醒,还在被窝里的阿五小声跟我说:“爸爸,你不说在外公家住两天,然后回河南老家吗?”是的,前几天我是这样打算的。而现在已经是年后、本不想再来回折腾了,但是听娃这么一说,我立马决定还是要回去一趟。
童心不可欺,说过的话要算数嘛。这一年也就一次,平时也没有时间,再不回,慢慢的他可能就忘了还有一个叫“老家”的地方,和爷爷奶奶姑姑哥哥们…的感情可能也就越来越淡了,这些可都是他们在这个世上难得的为数不多的亲人哪。而我们大人不也是如此吗?所以,立马买了车票,当天晚上回西安,初三又回老家。在家呆了三天,虽然时间有些赶,但看到他和家人们玩的很开心,也不再像往日那样黏他娘的脱离,我觉得这趟家回的还是有意义的。人生的道路上,亲情越来越融合,机体又不时的冲破日复一日固有的生活模式,就像不断向外伸展扩张的枝桠,去拥抱、探索更大更远的天空,这样不就是一种成长吗?
?说回今天要讲的这个“偏方”。这个方子,是几年前在老家一个老师那里得到的。当年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英语成绩还不错,也喜欢学,最爱读英语,尤其是英语诗、散文这些,和英语老师的关系也处的好。后来因我姐出嫁,巧合的很,姐夫和英语老师竟然是亲戚,加上这层关系,所以是亲上加亲。不管是后来出去上学,还是工作、成家,每次回老家,基本都要去学校看看老师,聊聊学习、生活,啥都说,是师生,又像忘年交的朋友。有一年回去看老师,她给我说了这个偏方。她有一段时间,不知怎的发现自己胳膊上长了一个的疙瘩,开始没太在意,后来慢慢有鸡蛋那么大,在皮肤下边,摸着光滑,推着可以移动,不疼也痒,也没啥不舒服的,忘了谁给她说了一个偏方:弄点羊油,然后用麻杆点燃,用点着的火燎(烤)羊油,然后用这羊油在身上长疙瘩的地方反复擦,一天擦上几次,就是这样。
?(麻的鲜草,小时候经常掰开那个包包里的种子抠出来吃~)
她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反正在农村这些都好找,也不花啥钱,就这样她用了没多长时间,可能一个月左右,疙瘩就真的消失了,她觉得挺神奇的。后来家里有亲戚也是类似的问题,她把这个方法告诉那个亲戚,那人用了没多久也好了。然后那人又把这个方法再告诉其它有这样问题的人,结果用了也好了…我后来学了医,回去聊天时,老师特意把这个方法告诉我。后来在平时看病过程中,遇到身上有这种疙瘩的,中医以前叫“痰核”(体内痰湿聚集形成的枣核儿一样的东西,是不是很形象?),认为这是一种“皮里膜外之痰”,跟体内经络有痰湿停滞有关。也跟一些人说了这个方法,效果还不错。
?这个问题,如果用中医治疗的话,可以通过内服中药,在辩证的基础上加些丝瓜络、橘络、白芥子之类化皮里膜外痰的就可以,可是有的因服用周期过长坚持不下来,需知在后天世界里“有形之物”的消失还是有个过程的。除此之外呢,其实还可以配合外治法—针刺,黄帝内经里讲到针灸刺法时有好多种,其中有个叫“暴刺法”的,对治这种疙瘩、肿块的消散效果还是不错的,类似于“鸡爪刺”,一般是,中间垂直针,然后向四面八方斜刺,甚至于现在的一些被称为“腱鞘炎”“腱鞘囊肿”的,只要有这种类似的病理形态产生的,都可以用这种刺法。大概五年前吧,有一位年轻女性,当时因为月经不调来找我治疗,把脉时发现其左手腕关节内侧太渊穴靠外一点有一个蚕豆大小的疙瘩。她说之前更大,还疼痛,医院说是腱鞘囊肿,当时割除了,但是过了大概半年时间又长出来了,而且时不时还有疼痛,影响手腕关节活动。我给她针灸调月经时,顺手给她用这个办法处理一下,当时印象很深刻,针后从针孔处流出白色像芦荟胶一样清晰透明质地的东西,过了约一周时间来复诊时,发现疙瘩几乎消掉完了,而且她说自从那次针过后,这个地方也再没疼过。脂肪瘤、纤维瘤也扎过一些,更有甚者,有的人在骨头上又长出类似于软骨一样的东西,也有效果,这种质地更坚韧。曾治医院说要手术的中年男性,脚背上高出一块,走路有疼痛感,因为害怕不想手术过来问我,当时就用的这个办法处理的,扎了大概六七次吧,配合点中药外敷,后来就消下去了,也不疼了。还有一例长在膝盖外侧,用这种刺法都有效果,后来发现,如果针后再配合上艾灸和中药外敷,效果会更好。那种皮下可以滑动的圆圆的疙瘩,现在西方医学叫“脂肪瘤”“纤维瘤”之类的,治疗的话一般是要割掉,可能会损伤皮肤组织,可过一段时间有可能再复发。用中医内服加外治,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数量少,单用外治法就可以了;如果是全身散在泛发型的,多半有体质的因素,最好配合中药内服,由内到外治,更合适。这次回家带娃去看老师,刚好看到她家里桌子上放着一根麻杆,还有一些羊油,又聊起来这事来。当时还拍了照片。
?各位同道日后遇到这样的病人,可以试试这个方法,看好不好用。外擦的方法呢,可以交给病人自己回去做。像这样的民间偏方,在中国人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真是灿若星海,多如牛毛,为中医也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我们作为医者,如果能在扎实掌握“正(经)方”的同时,掌握一些像这样的有效“偏方”,就会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如能再明了其中的原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则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后留一个问题:那关于这个“偏方”治疗的原理,你觉得到底是为什么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