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物」谈:以自身感知为线索的人造物调研
导读
在家居语境下
我们判断一个人造物「好用」与否
往往与其带给我们的感官的冲击、接触的体验、
甚至情绪的依赖等密切相关
是多种因素叠加形成的结果
在这次调研中
我想用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叙述
将最为模糊不清的「感觉」确定下来
不仅是自身对于感知行为的结果
也是对于人与人造物这个互动关系的微妙解读
摘要本文将从体验过程出发
针对居家环境下我所熟悉的十个不同「人造物」
抛却对其的熟悉重新审视
以「手」为主要接触者
通过感官分析记录
与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
进行尽量详实的生理与心理体验洞察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调研
01
晨光自动铅笔
选取理由:
从小用到大的笔
丢了无数次又买了无数次:)
使用情景:
书房或卧室学习和看书时用。
总体体感:
握持舒服,经久耐用,小巧精致,比一般木质铅笔干净方便,又比普通自动铅笔好用。同时也方便携带。
使用心得:
本人最爱自动铅笔之首,从外观到结构细节,比普通铅笔更干净便捷,比同类型产品更精致,书写体验良好。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左右可滑屏
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自动铅笔自身的体量在产品领域并不算大,但就在这小小的身躯里也蕴含着大量的信息。
从使用感来说,这款自动铅笔做到了细节的把控、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无论从手感还是视觉都给人带来超出其价格(7元)的体验。
在同类型自动铅笔中,在「好用」之外,它亦耐脏精致,工业感的造型与材质我也很喜欢,使用时心情自然也会变得如它一般沉稳宁静。
02
Media电烧水壶
选取理由:
中国人习惯喝烧开的熟水
故烧水壶是我家离不开的东西
相信也是你家离不开的东西:)
使用情景:
独自拿到厨房装水并放到加热器上烧水,水开后拿到客厅餐桌上并倒水饮用。
总体体感:
水少时完成上述任务较轻松,随着水量的增多,搬运及倒水时手腕及小臂逐渐感到吃力,甚至需另一只手辅助,随着移动目标点距离的增大,手臂酸痛程度增加。
使用心得:
使用上较为便捷,按键尺度大、指示清晰,触感皆良好,属于外观与功能兼顾的电器。
但——
每次徒手抓着它移来移去的时候,我总感觉我半边身子要瘫了,可能由于我的肱二头肌力量十分感人,故移动时的心情十分绝望??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左右可滑屏
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电烧水壶应是现代家居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件家电之一。而各个品牌的电烧水壶在家居语境下,着眼点都在于容量的大小、造型的美观、清洗的难度。
虽然壶本身也做得足够轻量,在结构、按键、手感方面也进行了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但不难看出,其在受力方面没有做出系统性的考量,没能满足多个情境下的体验需要。
集中表现为手部(乃至肩部)的受力点不一致,受力方向不沿着手臂方向,对于臂力较小的人而言,轻松拿持移动无法实现。
03
无线蓝牙鼠标
选取理由:
没带鼠标回家买的代替品
价格实在感人也能符合日常所需
使用情景:
在书房或卧室学习时,辅助电脑用
总体体感:
握持舒服,小巧精致,总体持感十分轻盈。
使用心得:
总体还是不错的,可能因为我对于鼠标没有太高的要求。使用上也没什么障碍,就是太轻有时难以控制。外形与Apple鼠标相似,是一款不错的平价替代,而且有它没有的中键(感动)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左右可滑屏
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在鼠标领域来说,它的确不是里面最出色的一批,但综合考虑成本、标价之后,这款鼠标做到了这个价位上的精致。虽说一分钱一分货,但它其中蕴含的人体工学、材料选择,甚至配色,都给人以不错的感受。
当然,其为了节省成本的全机身塑料材质,虽在携带时十分轻便,但在具体使用时仍会出现摩擦力较小导致移动幅度较大、难控的状况,在重力感知方面做得远不如“长相”相似的Apple妙控鼠标。
但颜值即正义,所以我喜欢:)
04
Philips电吹风机
选取理由:
居家必备老少皆宜
使用情景:
洗头后在浴室或房间使用。
总体体感:
握持舒服,风力及冷热适当,调节按钮清晰,总体质量适中,用着称手。
使用心得:
虽然有点重,但较厚的壳给人以安心的感觉(用薄的吹风机总害怕它会烧...事实证明它们也容易产生烧糊味),功能齐全有创新,温度也适宜不会有烧糊味,也不容易卷进头发。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电吹风机最怕的就是一股烧焦糊味和头发卷入。但这款产品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没有此类负面体验感。还有一个冷热风交替的创新功能,在快速吹干的同时保护了头发。
但给人带来安全感的代价就是机身偏重,吹风管也较长,长时间使用手臂会容易酸痛(常抬高),可能在这方面还需要材质或原理的创新研究。
05
muji折叠睫毛夹
选取理由:
不管在哪都要美美:)
使用情景:
装在外出的(小)包里,出门逛街/旅行时拿出来使用;或在家里卧室镜子前使用。
总体体感:
开关、握持与按压均符合人体工学,每个角落摸起来都是圆圆的不刺手,每次夹持时对睫毛施力可能不如常规款,不过同样可以夹得卷翘。
使用心得:
使用十分方便,巧妙的折叠设计,半包纸巾的大小,可以轻松随身携带。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左右可滑屏
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物如其名,“便捷”“收纳”“折叠”是这款睫毛夹最大的特点,也正因如此,决定了它于任何情景(如家居、逛街、旅行等)都方便好用。它打破了人们对于睫毛夹的固有认知,在传统的“鸡爪式”睫毛夹做了形态上的创新设计,也是其畅销的一大原因。
然而作为接触型化妆工具,其在清洁方面的考量是不太到位的,在角落的勾缝中存在清洁死角,材料本身也容易残留灰尘。
06
电动理发飞剪
选取理由:
疫情宅家期间
拯救老爸发型的重大企划!
友情出镜:我妈的头
使用情景:
我爸自己对着镜子或让我帮忙剃头发时使用,可插电可不插。
总体体感:
较为舒适,机身弯曲程度符合人体工学、用力习惯,类似我们习惯的握笔的感觉,故把持与用力轻松。
使用心得:
按键及操作方法清晰明了,长梳配件也降低了试错风险,即使没用过简单探索即可上手。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左右可滑屏
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拥有这款产品,让你轻松变身Tony老师!
作为我从未使用过的新电器,在使用上居然没什么障碍。就机身来说,有弧度的扭曲使得手指抓持自然,食指抵在外凸处,手腕在任何握持姿势下都好发力,刀片与头发接触面呈锐角保证了修剪效率。
但在配件装卸方面有一些问题,如更换长梳时需另一只手将其“抠”下来,过程中常常找不准吃力点,在实际操作中单手发力无法操作。且更换配件也较为麻烦,会影响心情。
07
iphonex
选取理由:
恭喜荣登我最离不开的人造物TOP榜:)
(相信你也是)
??
使用情景:
随时随地,任何姿势情境下都会用到。通常用以联系、游戏、看视频等。
总体体感:机身光滑,圆角柔和,不易留指纹,重量相对同样屏幕尺寸的手机来说要轻。因为尺寸较小,单手也能很好掌握并完成(几乎所有)必要操作。屏幕占比很大。但由于过于光滑防指纹,经常出现从手里滑出/滑落的状况。
使用心得: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手机的系统/软件等内容已经掩盖了外观造型的需求。长时间的忽略体感需求也容易导致腱鞘炎等疾病。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左右可滑屏
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你的小拇指弯了吗?
在现代人选购手机的标准中,造型自然不是首要考量。但结构来源于功能,在手机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大家习惯的一些不良姿势带来的后果。
光滑简洁固然干净好看,但光滑简洁使得人们应对的「措施」却令人哭笑不得,仿佛在“虐待”手部,却仍然乐此不疲。
08
U型靠枕
选取理由:
居家旅行神器久坐必备
使用情景:
飞机、动车、巴士等一切交通工具上,家里电脑前、沙发上,一切需要久坐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总体体感:
有一定负重感。歪头枕靠的时候有点矮,支撑力不太强,但柔软舒适,不压迫肩部。
使用心得:
U型的设计使得在椅子背后等都稳定悬挂,记忆棉使得揉捏后自动弹回,手感绝佳,不易压坏。作为颈枕在很大程度上提供支撑缓解了颈椎疲劳,也可以用作靠枕等多用途。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之前体验过颗粒棉的颈枕,及充气的颈枕,颈枕与头部舒适度均不及记忆棉材料的颈枕。记忆棉使得任何一个角度的接触均贴合人体曲线,但也存在过于柔软而支撑力不强的情况。
虽然体验蛮舒适,也适用于各个情境,但这款U型枕显然存在不好收纳、不好携带的问题,这也将其适用范围限制在了家居环境下。
09
有线耳机
选取理由:
作为普通耳机来说用处极大
但在拥有了AirPods后被无情抛弃...:(
使用情景:
在室内学习,或在户外运动时,配合手机使用。
总体体感:
在使用上手感顺畅,按钮得当,但存在需要视觉辅助以判断耳机左右、音量加减的位置。
使用心得:
作为手机配赠的耳机,在听感与体感需求上已经做得不错,虽然不能比拟AirPods,但能有效防止弄丢。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左右可滑屏
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理耳机线是头等令人头疼的事情。
由于材料摩擦力大,解开缠绕的线圈需要很多努力,手指来回张弛以找到突破口。此时,手指挣扎,内心烦躁。
辨别左右也是个小难题。得借助视觉信息(但R与L的标示又小又浅!)或戴上试错以确认。当然,熟悉了后还是能一次正确,但也存在偶然性。
不过在造型的人体工学上还是不错。完美贴合耳部曲线,圆滑的倒三角形,更贴合人体耳部尺度,挤压感较少。
10
无线耳机
选取理由:
我很喜欢但也费钱:)
使用情景:
在室内学习,或在户外运动时,配合手机或电脑或ipad或别人的手机使用(无限制)
总体体感:
在使用上手感顺畅,没有按钮,不需要视觉辅助以判断耳机左右、音量加减的位置。
使用心得:
在听感与体感需求上做得更不错,哪哪都好,就是容易弄丢。
基于产品的感官分析记录左右可滑屏
以时间与事件串联的个人体验地图我再也不用理耳机线了。
我彻底摆脱了有线耳机的束缚,再也不会再地铁和公交车上因为耳机线被别人勾住而尴尬,也不会因为一个不注意戴着耳机将手机拉掉的惨剧,之前一直担心是否会很容易掉落的问题也没有发生,AirPods和耳朵的贴合度非常高,不会轻易的掉落。
充电盒是另一个亮点,你只要将耳机放回盒子内就会自动充电,只要几十分钟就可以再次聆听几个小时,而充电盒所提供的电量足够你一整天的使用,不用再担心出门在外耳机突然没电的尴尬情况,要查看电量的时候,只需要将盒子打开,靠近iPhone就会自动跳出显示,非常的方便。
在不同的情景下,无线耳机显然都比有线耳机给人带来的体验感更好(如下图对比)
有线与无线耳机的情景体验对比在心理体验层面,无线耳机的美观便捷也使人心情愉悦:)
TheEnd与其说是调研实习
不如说是一段奇妙体验
通过与熟悉的产品仔仔细细地「再打交道」
我也发现了很多从前忽视的秘密
关乎人造物关乎我自己
谢谢观看放假快乐:)
策划|郑茜予
图片|郑茜予
文案|郑茜予
排版|郑茜予
我好棒:)
导师|曹静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亚洲生活方式及设计基因研究实验室《可持续生活方式营造》课题,倡议人的生活方式与人造环境的关系研究,让“真相”成为设计思考和实践的起点。更多详细信息,请电邮我们:asianlifestyle.researchlab
g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