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的双手活动对比(右手患有腕管综合征,大鱼际肌肉明显萎缩)
“开始我只当是个小毛病,没想到拖到现在竟然需要动手术才能解决。”做完手术的杨华(化名)感叹道。她今年已经51岁了,可腕管综合征这种常见的手部疾病已经伴随了她7年,从最开始只是感觉手指麻木,到后来演变成握不住筷子、睡不了一个安稳觉......
12月6日,杨华(化名)医院骨科手显微外科接受了右腕管切开减压术,手术仅用了半个小时左右,折磨了她7年之久的右侧腕管综合征终于被治好,压在她和子女们心头的一块大石也终于落了下来。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术后手上只留下两个钥匙孔大小的痕迹,杨华笑着说:“感觉自己做了个假手术。”
两个“钥匙孔”
轻松解决大难题
杨华家住永州市祁阳县,51岁的她一直以务农为生,大约从7年前开始,杨华感觉自己右手手指出现麻木的症状。终日操劳的她并没有把手麻当回事儿,以为休息一下就好了,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种症状伴随了她7年之久,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她在夜里会因为手麻而醒来,怎么也睡不踏实。尤其是最近两年,她的手部无力,连筷子也拿不稳,这个昔日的“小毛病”如今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
在这期间,杨华也使用过一些口服神经营养药物来治疗,但是病情没有改善。于是,12月2日,杨华在子女医院,经门诊诊断为“右侧腕管综合征”后住进手显微外科74病室。
▲标记区域为杨华手指麻木的区域
手显微外科俞芳医生告诉杨华,她所患的腕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之一,其病理基础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她感受到的“拇指,食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麻木”、“夜间手指麻木”以及“手指感觉减退”,还包括她的右手鱼际萎缩、对指部分受限等症状均为腕管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图为术前准备
▲图为术中标记的切口
常规手术方式为跨腕长切口手术切开腕管松解正中神经,切口一般长约6cm,手术创伤大,术后留下长条瘢痕,对患者腕关节功能影响大,术后恢复时间长。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医院手显微外科采取在腕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该术式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约半个小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病人痛苦少、手术操作简单、入路相对简单安全等特点。
▲常规手术切口
12月6日,俞芳医生通过腕横韧带近端及远端两个各1cm左右的小切口,运用微创技术松解腕管,探查正中神经,为杨华完成了手术,手术仅耗费半个小时。术后,杨华的恢复情况非常好。
▲术中内窥镜显示的影像
▲杨华术后照片
手部疾病多
提前预防是关键
无论是被称为“妈妈手”、“板机指”的狭窄性腱鞘炎,还是腕管综合征,都是我们的妈妈们、奶奶们常患的手部疾病。这些手部疾病的出现往往跟长时间的抱小孩、炒菜做饭、干家务等行为有关。为了不让子女担心,妈妈们大多不会跟子女提起自己的不适,她们自己也觉得“不是什么大问题,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手部神经众多,一旦出了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将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对此,俞芳医生表示:“当手部出现小问题时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千万不要等病情严重了才后悔没有早点治疗。子女们在生活中也应当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