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游览丹阳人民公园。在20多年前。那时,我和老公都是青春年少,20年后,我俩早已是华发早生。它那时应该是丹阳唯一的一座公园吧。门票,每人两元。20年后的今天,又意外邂逅了它。遂进去游览。
我在人民公园里面四处寻找着曾经的足迹,唯有一座小石山还留存着。周围大大小小的石头,围成了一个圆形场所。我和老公在记忆里搜寻着,当时公园里养着几只猴子,此处是猴子嬉戏、玩耍的地方,名“猴山”。还发生过猴子因为顽皮,在绳上跳闹,不小心被勒死的惨剧。现今猴山还在,猴子已不知去向。眼前似乎还浮现着,一大群游客,围在猴山旁边,用食物逗引着猴子,猴子为了得到更多的吃食,拼命地做着各种动作,来讨好游人。他们玩耍累了,就静静地坐着,或者互相梳理着毛发。其他地方,还养着骆驼以及一些鸟类。现在都不知所终。
再往里走,忽然看见了唐“中和钟”,忽忆起20多年前就有,没想到今天仍在这里。它该是人民公园的镇园之宝吧。鈡的外面,是一座四角攒尖顶的古色古香的亭子,翘起的六个角,就像六只展翅欲飞的大鹏鸟,轻盈、灵动。
鈡位于亭子下面,鈡底部由六只形象生动的石狮子,分别在六个方向支撑着,就像六个抬轿的轿夫。六个石狮形象相差无几,只是有的有损坏,有只凸出的眼球,只剩一半,有只耳朵上面少了一块。显示是被岁月剥蚀的痕迹。石狮两条前腿站着,很用力,撑起前半身,身体呈半蹲状态,鈡的六个角架在狮子的后背上。石狮虽然不大,但很气魄,高昂头颅,半张大嘴,怒目圆睁的双目,头上长长的毛发披散着,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把一个百兽之王的形象,表现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若不是鈡的体量巨大,真有点喧宾夺主了。旁边的碑上介绍,鈡原是悬挂于丹阳南门外大街朝阳寺的,这六个石狮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但明显很古老,至于是不是唐朝的无从考证。
铜钟巨大。高2﹒19米,口径1﹒41米,厚0﹒11米。钟体上有凸起的线条,钟体最下面好像是莲花瓣的形状,再往上是由凸起的线条,把它分割成几个方形。方形里面还可以隐约看到铭文。我仔细辨认着,似乎可以看到“王十四娘”的字样。在中间的地方,有一圈凸起来的,而且很粗的线条,似乎是上下焊接在一起的。钟的顶部是一个兽形的钮。我仔细辨认一下,好像是两只小兽,是一只两个兽的连体物,四条腿分明就是两条前腿。因为周围有栏杆,看的不是太清楚,相传人们爱把龙的第四子“蒲牢”,置于鈡钮上,也许就是蒲牢吧。
亭子朝南的地方是一副对联,横批是“唐中和鈡”。在亭子的右侧,竖着一块石碑,碑的后面记载了钟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铸造的年代。它的南面相对着,有两只古老的石鼓,石鼓上的浮雕立体感特别强,在圆环当中,好像麒麟模样的动物,也和鈡座下的狮子一样,威风凛凛。石鼓的背面,中间也是圆形浮雕,好像圆形花卉图案。石鼓下面有长条型的图案,我仔细辨认,两边好像是凸起的小山,小山中间,是一只奔跑的小鹿,又像一只兔子,并不清楚。这个石鼓应该也是老物件。石碑上介绍,此鈡是江苏省四座钟当中年代最早的,称其为‘江苏第一钟”,可见它的历史、文物价值之高。
公园里面的树木已经很粗壮了,尤其是法国梧桐树。公园的北面环绕着一条小河,小河边放置景观石。河对岸都是居民住房,房前有潺潺河水,有幽静的公园,此处真是绝佳住地,真羡慕他们。河边有一条曲折、绵长的小路,左边是泥土堆起来的小山,山上有座小亭。我想炎炎夏日,有浓浓的绿树遮阳,是品茶、对弈的好去处。唐鈡后面是“丹阳好人馆”,门口展出了很多丹阳道德模范人物。靠南还有个自助图书馆。里面摆了一些书籍。真是令我惊讶,在公园里面摆图书馆是我见到的第一家。这些都增加了公园的文化氛围。唐鈡西南方,有条很长的木头长廊,上面缠绕着紫藤,下午的阳光特别暴烈,但是有紫藤叶遮蔽,非常凉爽,老公干脆躺在长廊的木椅上,睡起午觉来。公园东边,有篮球场,供民众打篮球。南边,很多石桌凳,清闲的老人们,在此打牌,热闹非凡。20年后的人民公园,变化真够大的,变得更美丽、更实用了,成了附近民众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了。嘉山灶马神适应人群~~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刺、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脚跟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网球肘、鼠标手、腱鞘炎、脚踝痛、膝盖痛、半月板损伤、脊柱炎、跌打损伤、痛经、乳腺瘤、脂肪瘤、骨肉瘤等。联系